普及智驾,关键在于成本,这也是行业长期关注的热点线D毫米波雷达应运而生,有人将其视为激光雷达的“平替”,也有人说这是激光雷达的“兄弟”。
而且这个领域,现在聚光灯外的产业链上下游,也正在实现各个节点突破。就在近期,新玩家登场就官宣核心零部件芯片回片成功。
(Milliverse),由复旦校友和国防科大校友联手打造,创始人具有芯片研发和自动驾驶背景,已获两轮融资。
,意味着芯片已应用在硬件上,测试和验证过各项功能,将迈向量产。MVRA188是必博平台
,这是毫米波雷达的核心零部件,据了解占硬件成本超过了一半,决定了毫米波雷达的性能。因此,MVRA188上车后能在
。据介绍,过去用于4D毫米波雷达的芯片通道数都比较低,需要多片级联提高通道数,增大产品采集到的信息量,但产品整体成本也会随之上升。
,集成度较高,能够简化系统架构,可用单芯片替代双片级联方案,大幅降低产品成本,支撑大规模量产。
,主要有三大提升:ADC采样率达到250Msps,是老牌雷达厂商竞品的6倍以上。更高的采样率意味着
。单芯片接口带宽提升,支撑高采样率带来的采集数据扩张,用户可根据平台需求灵活搭配通道数
具有最高的调频速率及全数字锁相环,可配合高采样率拓展无模糊速度,并可实现动态实时Chirp参数配置,方便根据不同驾驶场景切换测量模式
,测速也更准确。而之所以从这个需求切入创业,也跟创始团队背景经历息息相关。
毫感科技创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苏州,主要研发团队驻扎在上海,在硅谷也设有办公室。
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后赴美深造,2009年获德州农工大学数模混合电路芯片设计专业硕士学位。
,那背后的电源管理芯片就有他的工作。2010年6月,谭君华加入博通以太网芯片组,后任资深主任工程师,负责百兆及千兆的车载以太网模拟前端芯片的设计,
。在博通任职5年半后,谭君华来到苹果,负责iPhone下一代OLED显示屏的主要架构设计。
,负责各类传感器。或许是在此期间认识到了自动驾驶硬件的痛点,谭君华在2021年携手他的学长
硕士毕业两年半后,陈明灯在1999年前往德州农工大学攻读电气工程博士。2003年12月毕业后在半导体公司Agere Systems做工程师。
2007年加入高通,在这里工作了十一年,期间研发了行业首款4x4 MIMO WIF芯片。
,用于研发和扩建团队,投资方包括湖杉资本、晨晖创投和欣柯资本等。其中湖杉资本创始合伙人
认为:团队采用了下一代4D毫米波雷达芯片的系统架构,在国内率先推出8发8收的MMIC芯片,市场潜力较大。
毫感的入局和兴起,正是处于4D毫米波雷达蓬勃发展的时期,一个2000亿元市场正在崛起。
近年4D毫米波雷达的关注度不断升高,博世和华为等巨头先后入局,小米和蔚来也领投了一家创企赛恩领动。
。相较传统毫米波雷达,4D毫米波雷达在距离、速度和水平角三个维度上,增加了高度信息。
这使得4D毫米波雷达可实现更高的分辨率,输出更密集的散点簇数量,形成点云图像,提供与激光雷达类似的感知效果,在雨雪天气也能保持不错的性能。
,折合人民币不过三百多块,成本差距仍然比较大。因此有人将4D毫米波雷达称为
,但也有从业者认为,其会成为激光雷达的“兄弟”。而在毫感看来,4D毫米波雷达必博平台具备更好的探测能力和信息采集能力,会替换掉传统毫米波雷达。
有机构预测,4D毫米波雷达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5.67%,市场规模将在2028年达到302.2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Mobileye自研4D成像雷达,可感知300米范围内的4D环境图像,还原丰富细节。
博世在2023年7月放弃激光雷达研发后,兵合一处,选择将资源转到4D毫米波雷达。
华为也在2024年4月发布了国内首颗高精度4D毫米波雷达,目前尚不清楚上车计划。
2024年,搭载4D毫米波雷达的乐道L60和蔚来ET9先后上市,其中售价超80万元的ET9还另外配备了3颗激光雷达。
据汽车之心此前报道,蔚来新一代平台NT3.0车型将全系标配1颗4D毫米波雷达。
上,主要是和激光雷达形成互补。不妨推测一下,号称面向L3设计,售价超100万元的尊界S800,有可能首发那颗发布近1年时间,但还未上车的华为自研4D毫米波雷达。
,则开始成为激光雷达的“平替”。随着比亚迪和长安等巨头下场,全民智驾正轰轰烈烈,普及必然要追求更低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