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博(中国)Bibo·官方网站 - 做高端体育品牌

公司与承包人“互踢皮球”工伤赔偿责任该如何明晰界定?-必博官方网站
010-67952968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洞察 > 公司新闻

公司与承包人“互踢皮球”工伤赔偿责任该如何明晰界定?

2025-08-03 07:38:35 小编

  “我在这个厂上班,在这个厂出的事,出事了说我不是厂里的人!”近日,据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报道》报道:2024年9月27日,河南刘女士上夜班时,因机器故障,小拇指被挤断,尽管紧急就医治疗,仍留下了后遗症。据了解,刘女士与公司未签bibo必博官网订劳动合同,治疗期间共花费了12000元,而公司仅垫付了3000元就没有下文。对此公司方面表示刘女士所在的车间已经承包给了个人,建议与承包人进行沟通协商。

  然而,“承包人说找老板,老板说找承包人”,公司与承包人“互踢皮球”,实在令人心寒。事实上,工厂依仗劳动者未签约劳动合同,从而推诿赔付责任的现象并非孤例。2019年,河南兰考县一女子在车间工作时遭受机器绞伤致右手及环、小指受伤,用人单位仅垫付了初期的医疗费用便以其不是单位正式员工为由,拒绝赔偿后续的康复费用和损失。经律师介入并申请劳动仲裁,最终法院认定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该女子获赔25万元。

  针对类似案件,立法机关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工伤保险条例》明确将“事实劳动关系”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规定“职工”包括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这极大程度上捍卫了广大劳动者权益。

  不过,近年来,部分用人单位的推诿手法也在不断迭代升级、“与时俱进”。此案中,该用人单位通过引入第三方承包人来混淆原本清晰的劳动关系,企图转嫁责任、与劳动者割席。此类“金蝉脱壳”式的推诿伎俩已被部分用人单位广泛应用,成为了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全新阻碍。相较于原本单纯拒绝赔付,在这类新型伎俩中,单位与承包人之间、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承包人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宛如套娃般层层嵌套。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劳动关系复杂度,也抬高了劳动者的认知门槛与维权成本,令人头晕眼花、防不胜防。

  那么,在这些套娃式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又该如何明晰关系,打中此类伎俩的“七寸”呢?

  关键在于依法核定承包人的用工主体资格。对此,相关法律条文有着清晰界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34号)第七条规定: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由该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依法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

  简而言之,如果承包个人未办理工商登记或未取得独立经营资质(如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则不具备合法用工主体资格,最终的赔偿责任仍应由发包的工厂承担。在实践中,车间承包多属内部承包,承包人通常无独立用工资格。当然,如果承包人具备独立用工资格,那么劳动者与承包人之间成立劳动关系,由承包人承担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保缴纳等法定义务,相关责任也应由承包人承担,发包方通常无需承担连带责任。

  尽管当下已有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广大劳动者撑腰,能够帮助劳动者从容应对此类推诿陷阱。但是超越某一个具体的推诿话术,我们还应该思考:随着就业市场的不断发展,职业形态的不断更迭,今后还会有很多新型的伎俩与陷阱不断涌现,立法有时难免滞后。因此,在法律的庇护下据理力争固然没错,但劳动者更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在求职时多留一个“心眼”,积极依据法律核实劳动合同上的相关细节,明确工作内容、时长等关键信息,厘清劳动关系;同时保留好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重要证据,为自己的权益保护留下多重退路。这并非是过度个体归因,而是及时在前端控制风险、防范于未然的理性决策。

  工伤赔付是劳动者在遭遇职业伤害后应得的一项基本权利,只“伤”不“赔”只会让劳动者流“血”又流“泪”。那些试图以“金蝉脱壳” 挑战法律权威的行为,也必将在法律的恢恢密网下 “插翅难飞”。

联系专业的商务顾问,制定方案,专业设计,一对一咨询及其报价详情
服务热线服务热线 010-67952968
免费互联网咨询服务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10-679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