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上午,惠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市会议中心举行。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朱可胜向大会作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过去一年,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27103件,审结118708件,法官人均结案394.38件;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9683件,审结17607件。21个案例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28个集体和个人荣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涌现出全国模范法官朱莉娜、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娟等一批先进典型。
惠州法院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担起人民法院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审判责任。全市法院全年审结刑事一审案件7554件;审结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案件6026件(同比下降34.29%);审结行政诉讼案件2478件,诉前化解行政争议326件,诉中促成61件诉讼案件通过调解、撤诉等方式结案。同时,强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选任12名法官到9所技工院校担任法治副校长,覆盖学生总人数近4万人。
报告提出,惠州法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担当作为、履职尽责,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法院主动融入“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全面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审结民商事案件27543件,有效将45.7%的案件化解在基层;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72848件,办结破产案件422件,推动150家企业退出市场,促成金种农牧公司等企业重整成功;审结必博平台知识产权侵权案件1040件,助力惠州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完善环境资源“三合一”审判模式,审结相关案件212件,以高质量审判守护惠州绿水青山。
惠州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司法保障。全年审结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涉民生案件16303件,开展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帮助2614名务工人员追回劳动报酬8550.2万元;不断优化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电子送达、在线保全等诉讼服务,坚持有信必复,落实院庭长接访,为经济困难群众减免诉讼费21.3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203.25万元。
一年来,惠州法院向“内”发力,不断深化改革促进提升司法公信力。出台案件阅核实施办法,强化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推进院庭长“阅核制”落地见效;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深化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市法院以“1+2+2+N”模式组建5个速裁团队,快速化解矛盾纠纷,平均办案周期21.4天;深化执行工作机制改革,推动执行工作从“末端执”转向“前端治”;深化与住建、妇联、侨联等33个部门的诉调对接机制建设,诉前成功调解案件27311件;关注案件背后反映的社会治理问题,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116份、反馈103份。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节点,惠州法院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明确五大“着力点”:一是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园区发展的司法保障,持续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二是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三是提升司法公正与效率,全面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四是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五是加强过硬法院队伍建设,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朱可胜表示,新的一年,全市法院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以及上级法院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锐意进取、拼搏实干,奋力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为惠州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